发布时间:2025-10-15 17:56:23    次浏览
通讯员韩民萱张晶洁记者高宝亮杨庙镇新杨村是一个传统的经济薄弱村,5年来,在村党总支书记邱荣俊的带领下,这个村转换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盘活村级资产,建设招租标准化厂房。如今,这个当初连一包茶叶也报销不起的村子一下成为受区委区政府表彰的先进村,去年村级经济资产性收入达45万元,村级资产总积累过1000万元。25公里“民心路”为村里省了150万元如果有人在六七年前去过新杨村,一定会对村里的那条千疮百孔的“搓板路”,泥泞不堪的烂泥路印象深刻。村里连来人招待用包茶叶都没钱报销,年终给村干兑现报酬都是打的欠条。村民出行没条像样的路,村干部脸上也无光,可是,有头发谁还愿意装秃子呢?转业士官邱荣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村里当上一名民调主任。看得见的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不知道的是村级经济底子薄弱,账面接近零资产,村民中不断有人因种种原因上访。这样的村子要发展,谈何容易?村两委考虑为村民办实事,先从群众呼声最高的修路开始。村党总支书记邱荣俊感到事不宜迟,经过测算,要把这条一公里的道路做好,至少需要村里先配套筹集16万元,村里当时几乎一贫如洗,这笔启动资金从何而来?他上门找村里面在外创业的老板,人家误以为他是来敲竹杠的,还没有听他说完,就一口回绝了。“我平时在外,一年能回来几次?”言下之意,根本不想出这笔钱。经过工作,倒是有几个老板愿意各出两万元修路,村党总书记邱荣俊表示,尽管自己在村里面工作收入微薄,但修路这件事自己决不会袖手旁观,他也要出资2万元。做路的工程车开进村子,机器响起来。村民们听说修路村支书个人都出了钱,个个赞叹不已,不肯出钱的老板羞愧不已,主动找来表示愿意出钱。当这条民心路建成通车后,村民们奔走相告,那些老板们作为村里人一个个也感到脸上有光。村委会趁热打铁,在几年时间先后花了500万元,筑好了村里面25公里的通组道路,由于及时把握各类政策,为村里面节省了近150万元开支。盘活村级资产打出一组漂亮“组合拳”在走访村民时,村干部们听到最多的反映是,村里连一个像样的便民服务中心都没有,村民健身文化广场更是没有着落,周边的村子村民晚上举家外出到广场跳舞、散步,这边晚上仍然黑灯瞎火。村两委会上,邱荣俊第一个提出要建设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与村民健身文化广场,从村民们最热切盼望的事情做起。然后,将资产对外租赁,打出一组漂亮“组合拳”。启动资金从何而来?邱荣俊决定由他出面先向朋友和老板借10万元。至于建筑房屋的费用,村里面承诺,先欠建筑公司的,等便民服务中心建好租出去后,逐步用租金来偿还。没有地,就转换了一处荒废的小学校舍,同时,从后面荒河滩上扛土垫上来一部分地基,经过近一年的装筑与装修,一座实用面积1400平米,设施在当地村中数一数二的便民服务中心落成了。除了为村民直接办事的便民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外,剩余下来的全部对外招租,只有很少的几间房作为村干部办公室。很快,一位做电器品牌代理的老板来租了几百平米,年缴村租金4万元;文昌西路西延路面工程项目部在这里租了几百平米做办公用房,年缴租金6万元。村部搬迁腾空后的老村部房屋也被一个工程队相中,一年创收十多万元。此外,新杨村借全区强势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之机,用足用活现有的政策,镇、村自筹资金近200万元,建成200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很快就被一家电缆生产企业相中,一年为村级经济创收20多万元……在事实面前,就连那些老上访户也对村干部们刮目相看,一个昔日矛盾多发村成了全镇村民和谐村。